前駐法代表呂慶龍大使

親切的笑容,熱情開朗的生活態度,沒有一點官架子,這是與呂慶龍大使最初認識的印象。後來才發現,看起來「最不像大使的大使」,在法國擁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呂慶龍巷」,這是法國第一條以華人名字命名的街道。

  用法語演布袋戲,讓法國人起立鼓掌叫好,被台灣網友封為特優外交官,他說這招在法國「睡著的會醒來,醒著的絕不會睡著」。一場恐怖攻擊,意外讓全台灣發現,我們的外交部在法國竟然有一位超級另類的「台灣業務員」。

  他是前駐法國代表呂慶龍。家境雖不好,但他擁有台灣早期農村子弟的打拼精神,大學考上淡江西語系法文組,努力不懈、力爭上游,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當兵時被分到馬祖,這期間他做了兩件事。用宣紙寫情書給當時的女朋友、現在的太太,「寫情書沒什麼稀奇,但用毛筆寫有特定的意義,靜心。」他用寫書法一筆一畫的方式讓心靜下來,再把寫好的情書一頁一頁黏起來捲好。收到情書的女朋友,如同收到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本人在馬祖服役平安,請勿掛念,……」

另外,一天背五小時法文,把介紹台灣的法文資料從頭背到尾,為他退伍後的考試提前作準備。因為他的努力,後來順利考上外交部,第一次就被分配到法國。

回想在台灣畢業的時候,老師曾鼓勵他去法國留學,他沒去成,但這個信念一直在他心裡,「當時我告訴自己,我要去巴黎,但不是自己出錢。」,這是呂慶龍的心願,而他做到了。

1980年來法代表處工作,1983年起就決定白天工作,晚上去唸書修學位。當時每天下午五點半就把辦公室門關上,到巴黎七大去上課,上完課後再回到辦公室工作到11點才回家。第二年調到荷蘭,開始寫論文,之後回台灣,歷經四年到1988年才寫完,當年拿到了法語博士學位。

「未來在前方,往前看,是一定要有的胸懷。回頭再看看你已經走過的那些路程,或是人生的經驗,會覺得挺有趣的。」

Previous slide
Next slide

今日的台灣可以脫離貧窮、實施民主制度、人民生活環境的富裕等等,都要多珍惜,「從貧窮到繁榮的轉變,這個成長過程中,也帶有民族的修養。一方面,有優質的傳統中華文化,包括社會道德、敬老尊賢、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大家用心努力,知道出身背景的優劣,而去努力改善。」

 

 

結合外交工作,呂慶龍表示,「對我來講,外交工作是一份可以直接貢獻國家的工作,派我去做這個工作,不是為了我自己,是為了台灣,為了傳播和發揚中華文化。朋友問,到底什麼是中華文化?其實中華文化定義很廣,我們講文化就是生活的一部份,生活是文化,文化可以說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談吐、說話、價值觀念、以及與人溝通的效果,這就是文化。」

呂慶龍認為,面對現代工業社會以及全球化,在台灣,可以看到傳統價值體現在家庭關係中,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誠信,「仁義禮智信」都有。另外,面對現代社會,台灣民眾明白經濟的重要性,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他們不忘遵守道德規範。

無論大小場合,只要一有機會上台說話,呂慶龍就會立刻把布袋戲偶拿來,隨時來一段介紹台灣的脫口秀。「這就是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注入一點巧思,把我們要行銷的訊息,透過布袋戲的對話傳達出去,透過文化去結交朋友。」這是他的「敲門哲學」,讓別人知道台灣的科技、文化、語言,意思是機會要不斷敲門才會敲出來

2015年,在法國企業奧斯卡獎,現場有1000個企業家出席,上台前大會說2分鐘,結果最後他在台上逾5分鐘,甚至現場有人起立鼓掌,結束後大會主席還跑來說19年來是首次現場氣氛這麼熱絡。呂慶龍說,「我要感謝台灣的文化。」

台灣文化多元,不僅有布袋戲,還有美食,透過文化來做台灣的外交,絕對是加分,而且非常正面。呂慶龍感恩的說,「台灣的烹調與多元的美食,全世界找不到第二,這就是台灣的福報。」

另外,相較歐洲國家的恐怖攻擊,台灣的治安好、生活安定,要懂得惜福,這點也是台灣人的資產,呂慶龍用「沉得住氣,繼續努力」八個字來鼓勵台灣人民。

台灣能發展到現在的繁榮,絕不是運氣好。國家政府的經濟發展、教育投資、國際互動、傳統民族精神等,是民眾用心與努力,才能脫胎換骨。「我要告訴大家,台灣是如何站起來,在戰後運用美國的金援,讓台灣能夠發展教育、經濟,」他說,這些都是因為「努力就有機會」。

「實力取向、不能一廂情願,沉住氣繼續努力」,是呂慶龍十幾年經驗綜合而得來的價值與觀念。他說,但人生有些事,沒辦法掌握,就必須務實。

出生嘉義,鄉下來的農家子弟。在呂慶龍大使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曾先後擔任歐洲司科長、駐日內瓦辦事處開館處長、駐海地大使、外交部國會聯絡組召集人、外交部新聞文化司司長等職務,其中與法國的緣分最深,曾三度駐法共14年,時間前後跨越近40年。他不可置信的說,「從來沒夢想過會考上外交特考,也不曾夢想過會去巴黎這美麗的國家。」

「人生不必想太多,在不同的階段,就實實在在的去努力。」

去(2015)年就退休的呂大使,繼續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實踐。他的願望是退而不休,「回台灣也有很多事可以做。台灣共有168所大學,我發願要到這168所大學去演講,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學生瞭解國際事務是怎麼回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考外交部,沒興趣從商也好啊。」看著大使認真的神情,明白他對外交工作的熱情將會延續在他與台灣大學生未來的互動交流中。

作為一位資深外交國民,有邦交、無邦交、雙邊、多邊皆累積無數實戰經驗的呂慶龍來說,退休後的他,一樣非常樂於經驗分享、廣結善緣,並帶給社會一些向上的力量,「To be useful」是他的生活哲學,也是座右銘。

另外,呂慶龍認為,國際社會對台灣是不公平的。他所理解的,是台灣人對自己的瞭解程度還不夠,也希望大家能一起努力。「台灣能走到現在,成為全球進出口排名前20的國家,很不簡單。即使如此,還是要強化我們的競爭力,產品好,才能行銷到國際。社會進展到一定的程度時,需要的是持續的努力,不進則退。」

呂慶龍鼓勵台灣學子「要務實」。他說,我們無法選擇國家和父母。出生在台灣,要有認知,即使國家處境特殊,可是「努力」會有機會。除了瞭解客觀環境之外,也要懂得照顧身體,沒有健康沒有競爭力,再有本事、學問、聰明都沒用;再來,面對全球化一定要「專業」,外語也是其中一環,否則會被淘汰、邊緣化;最後,是「惜福」,多少落後國家許多人吃不飽、穿不暖,所以豐衣足食的背後,要記得感恩。

他對台灣年輕人充滿期待:「對社會有貢獻是做人的價值。我們在台灣出生,國家很小,既然這樣,就要有台灣的務實精神,努力使它改變,『隨緣盡份』,就是該你努力的,那你就去做,很簡單的生活哲理。」